WFU

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《一切都是剛剛好》:每年都去西藏義診的楊重源醫師





一個長年在西藏義診的台東醫師,作為塔須村史上第一位醫師,講述著自己從朝聖者和援助者的複合身分、變成最親愛的朋友和家人的心路歷程。

「剛剛好」的緣分遇到了這本書,非常感人,推薦給大家。

一個傑出的精神科醫師和團隊


在台東偏鄉的角落關懷及治療四散的精障者,作為病友安定的力量。

看著他描述帶病友融入社會,建立自信、突破歧見,帶著這群大孩子一同吃牛排、看電影的趣事;又看著精障病友從懷疑到信任,到等待他回來,甚至靦腆的送禮和反過來關心醫師的健康;還有面對困難案例的務實與理想兼顧的智慧,「面對無解的人生,找到不完美的平衡」,實在令人敬佩。


定點長期耕耘的力量


「關懷只做一半,慈悲反而成為殘忍!」是這本書的賣點。

看著他散盡家財買藥、頂著高山症的煎熬,九年來每年去塔須,雖然只有發維骨力、維他命、止痛藥,但是每年帶來的溫暖和安慰卻是持續累積的希望。

塔須是個文盲地區,只有喇嘛才有在寺廟念書的機會;而他也開始協助當地仁波切興建學校和支助老師,尤其他提到看到學校裡竟然有女生的狂喜與感動時,我才真正理解他真的把塔須視為生命的蘭巴倫在經營。


「內心的自我追尋」而非「朝聖」或「宣教」


雖然作者沒有強調,但是一開始我自以為的認定這個藏傳佛教的信徒,其實在反轉傳統「宣教式」的援助模式,反而是一個虔誠的信徒嘗試回饋給宗教聖地的「朝聖」過程。

然而看著楊醫師剖開自己內心的傷疤、回憶貧窮的童年和久病的父親,也看著他把奉獻一生給台東的修女當作偶像景仰,又讀到他信手捻來的基督經文來體現「基督的愛」和強調了許多佛法的概念如無常及因緣等等...

突然發現這些努力與付出無關乎宗教,是因為他很認真地探索自我、很認真的思考生命的意義的緣故。

原諒我文筆不好,這樣說似乎很八股,然而書末他自省為何要一直到塔須做義診,他回答「因為愛與夢想」實在令我愣了一下。如果是以前的我,一定把書丟下,咒罵著這是甚麼東西啊;現在的我則是很感謝這些人,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值得奮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