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當今最好的手術風險計算器 ACS NSQIP Surgical Risk Calculator





先說結論:

這是目前最好用又可靠的手術風險評估工具,分享給大家。

我手術的風險到底有多高?


病患常常會問,「我手術的風險到底有多高?」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,尤其是年紀大,很多慢性病,又要開一個很複雜的刀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大家都知道手術風險很高,但是到底有多高?影響的因素可能有十幾個,過去並沒有一個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以使用。

現在有了美國外科醫學會的手術風險計算器 ( ACS NSQIP Surgical Risk Calculator ),當代最準最好用的風險評估工具,可以快速方便的知道平均的手術風險,作為手術前溝通的一個參考。


當今最大最好的手術風險計算模型


統計資料出自於美國外科醫學會 ACS NSQIP 計畫,740家醫院,380萬例手術,時間橫跨了最近五年的資料庫 ( 2012-2016 )。可說是當代醫學界,最新最大的手術品質資料庫。

舉例:讓我們來看一般外科的大刀 Whipple operation,在一個 < 65 歲,沒有慢性病的女性,有多大的風險?




點進線上計算器,介面很簡單,選好術式後,逐項勾選危險因子,按下 continue,馬上可以看到綜合風險如下圖。




雖然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高達 13.7% ,再次手術的風險達 3.3% ,死亡風險還是非常低的 < 0.1%。

但同樣是 Whipple 手術,換成是 80 歲阿婆,糖尿病高血壓,心臟衰竭加上走樓梯會喘,平常需要別人照顧,手術的風險就高很多。這樣的病患,手術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高達 44.5% ,再次手術的風險達 7.0% ,死亡風險高達 10.6%。如下圖。




舉一個更常見的例子, 87 歲阿公,糖尿病高血壓,平常雖然需要人幫忙照顧,但還可以慢慢走樓梯到三樓不會喘,半年前膽囊炎發作,影像上看起來不難開,病患和家屬本來不想開刀,想說年紀大風險比較高。但最近兩個月連續發作兩次,實在受不了,來門診諮詢開刀的風險。

這個時候,除了做心臟超音波和肺功能之外,這個風險計算器也可以幫助估計風險。算出來,即使是這樣高風險的族群,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約 6%,死亡風險約 3%,雖然比平均值高出許多,但手術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。


主要限制


但這個風險評估工具,第一頁就開宗明義寫下「免責聲明」,這是估計值,過去的平均值。就算風險再低,手術後還是可能出現併發症。不能取代醫師和患者之間的溝通。

最重要的,還是要回到醫病溝通的場景,回答「到底為什麼要手術?」「開刀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?」「不開刀的話,有其他的替代治療方案嗎?」等問題。

當然模型不可能完美,這個模型也有他的限制,像是沒有納入太複雜的手術,像 ECMO 或換肝等。另外,雖然同一種刀,也有很難開的,和相對簡單的差別,但這個在計算上很難標準化,不太可能達到。


結論


這是目前最好用又可靠的手術風險評估工具,分享給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