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

換一種任性的活法,讓自己有被討厭的勇氣





看萬維剛解讀「被討厭的勇氣」這本書,覺得他寫的特別好,在這做個整理,給大家參考。


要怎樣才能幸福呢?


一般人追求幸福的的邏輯是,功成名就,賺大錢,或是有社會地位,追求的是「他人的認可」。

所以想成功,要先求進步,先讓自己變強,再追求功成名就,而自由是可有可無。


阿德勒認為這樣的邏輯,根本就是錯誤的,因為會掉進兩個陷阱。第一,進步的陷阱,因為你永遠都在追逐變得更強,永遠不能接受現在殘弱的自己,沒辦法享受當下。你永遠可以變得更強,一山還有一山高,你永遠都不會滿足。

第二,因為幸福感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,必然建立在比較上,今天你有車有房覺得幸福,明天你就會想要住豪宅,開藍寶堅尼,後天你又會想說,我想要有私人飛機,對慾望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。

幸福感如果建立在追求社會地位,也會掉入一樣的陷阱,永遠有更高的職位可以追逐,就算到了最高的職位,又擔心會不會被取代。所以跟人比較的幸福感,永遠都是短暫的,大部分時間都不滿足。

所以,阿德勒說,你不需要別人認可才能幸福,你要先為自己而活,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。邏輯上的順序剛好相反,是先自由,才有可能幸福。


換一種思考框架,自由是幸福的前提


上圖是指,如果你把成就感的來源,設定在被他人認可上,會掉入一個邏輯上的陷阱,就是永遠只能看人臉色,這是邏輯上的死結,不可能自給自足得到幸福。

因為你的幸福感都建立在別人的看法上,你的幸福就只能從別人的來,你永遠你都要擔心別人怎麼看你。最嚴重時會扭曲你的動機,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,你才做事情。所以從頭到尾,你都是不自由的。

阿德勒建議換一種思考框架,先自由,再幸福。


上圖是指「先自由」,是指你做事的動力,來自你自己的自由意志,你覺得這件事「應該要做」,所以才做,而不是覺得別人會認可,才做。

這樣才是哲學上說得通的邏輯,你的存在感建立在「自由」之上。

你可以自己選擇,只為自己而活,不需要為他人而活,即使別人討厭你也在所不惜。這就是「被討厭的勇氣」。

這種邏輯很好理解,其實大部分的人早已這樣做了。舉個例子,看到別人皮夾掉了,你會跑過去跟他說你皮夾掉了,趕快收好。你不是想要他給你獎賞,也不是想要被他感謝,或是希望其他人稱讚你見義勇為。而是你覺得這件事「應該被做」,所以你做了。

至於你要不要感謝我,那是你的事,不是我的事,我只要為我自己負責即可。

阿德勒認為這是「自由」,而上圖區分我與他人的那根線,就是阿德勒學說的「課題分離」。換個浪漫的說法,我愛你,與你無關(並不是因為希望你愛我,我才愛你)。



幸福 = 對共同體的貢獻感


先處理好自己,自由之後,再處理和別人相處的問題。

這個邏輯順序,對我思考人際關係的幸福感,很有啟發。

第一,再強調一次前提,要先自由,只為自己負責,別人怎麼看是他的事。對其他人的自由也是同樣的尊重,不要情感勒索(我不要求因為我對你好,所以你要對我好,我對你好是我的事,你要不要對我好是你的事)。

第二,要自我接納,因為我接受自己並不完美,在人際關係上可能會犯錯。同時因為我是自由的,我不需要你的認可,我自己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,所以我不怕被別人害。(我為自己而活,不會因為你討厭我或害我,而影響我的獨立性)

第三,要信賴他者,阿德勒要求無條件的相信他者,這有博弈論的支持。舉個例子,就好像走路跌倒了一樣,你頂多罵兩聲就爬起來繼續走,你也不會對讓你跌倒的地板大發雷霆,你也不會接下來走路都疑神疑鬼,想說會不會又跌倒了。因為如果這樣的話,就永遠不用走路了。 (我選擇先相信你,因為這樣是最有效率的方式)

第四,為他者貢獻,才能有真正的幸福。如果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你可以很快樂,但你不會幸福。一個人可以快樂,但是幸福一定建立在人際關係上。舉例:一個人跑步可以很快樂,但一群人跑步則是很幸福。

這裏阿德勒提出,幸福是一種「共同體感覺」,一種歸屬感,你不是只有你,你屬於一個更大的群體。你為這個共同體付出貢獻,不論這個貢獻是大是小,你都會感到幸福。(每個人都同時屬於多個不同的共同體,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)


上圖是指,各個幸福理論的流派都殊途同歸,用不同的名詞描述這個概念:「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」「找到你的族人」,幸福是一種心理狀態,建立在為他者這個共同體貢獻的基礎上。

但貢獻 ≠ 自我犧牲,萬維剛舉了一個例子,孩子的人生是人生,難道你的人生就不是人生嗎?任何一個理智的心理學家,都不會叫你為了孩子,犧牲你自己的人生。


小結


用萬維綱的句子,做個小結。

「有了自我接納,每個人承擔自己的後果,你才不怕被別人背叛,你才會有他者信賴。有了他者信賴,你才會把別人當作夥伴,你才願意替他者貢獻。

做一個幸福的人,其實很簡單。」

萬維剛解讀精彩的地方在於,他直接幫你把哲學上的邏輯思路順好了,照著前後對照幾次,發現這是必然的邏輯,這樣思考人際關係,這樣思考人生的意義,是最簡單的,同時也最坦然。


祝你活出自己,不用財務自由,也可以先精神自由。同時找到你願意貢獻的共同體,得到屬於你自己的幸福。


延伸閱讀:萬維鋼精英日課 3,2019-1-2 ~ 1-8(得到 app 可以免費看五篇文章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