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

《 2022: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》推薦給關心台灣未來的理性選民





文長、有爭議、可能有點不舒服,慎入。推薦給理性的中間選民。

我其實很不喜歡跟朋友談論政治,常常一討論就翻臉,連朋友都做不成。

寫這篇文章,心態其實很糾結,我知道寫出來一定會得罪同溫層。但我同時又覺得,這個議題太重要,不寫下來,我會對不起我自己。

不過看來現在選戰大局已定,我覺得這是個適當的時機,把這篇政治不正確的文章,給各位參考。

希望各位朋友能不問立場,只談是非,看一下同溫層之外的世界,看一下同溫層自己的盲點~


六年前就開始談亡國感的作家


今年中共加強「一國兩制」的宣傳力道,加上香港反送中,搞得台灣人「芒果乾」很重。

而范疇是我認識的作家裡,最早談論「亡國感」的人,在六年前(太陽花運動前),他就寫了「台灣會不會死?」這本書,開始有系統的去分析,台灣在中國壓迫下的困境,以及台灣自己能努力的方向。

這本書是他的文集,推薦給各位。

以下我整理本書的一些要點,給各位朋友參考。有些觀點很刺激,歡迎理性討論,但如有得罪,也請多多包涵 。

  • 幫你開天眼,給你一個思考框架
  • 別再吵統獨了,「反侵略」才是真議題
  • 台灣真正的價值,不是自由民主,是戰略軍事
  • 台灣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,因為沒有健全的法治
  • 台灣政府是一個臃腫的大肉桶,官商勾結成為常態
  • 台灣人到底是不是廢物?
  • 戰力超強的地圖炮


幫你開天眼,給你一個思考框架


范疇對問題的看法,很多人不喜歡,但不可否認的,他花很大的心力,幫讀者對混亂的台灣局勢,建立起一套思考框架。

台灣目前的狀況,像一個本來就體弱多病的病人,突然得了重病,意識昏迷、呼吸急促、以及嚴重休克,被送進急診。

自從太陽花後,我這幾年很認真觀察了台灣政治,每次看政客在吵來吵去,就覺得怎麼這麼廢,搞這麼久都沒有結論,到底想不想處理問題?

但我不知道到底哪些環節出錯,只感覺好像整組壞了。

范疇則像是一個熱心教學的老醫師,教你如何判斷,到底台灣得了哪些病?不能只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。

不能什麼事都怪中共和國民黨,台灣也有台灣自己的問題,要勇於面對。要理性判斷,不能只問立場,不問是非。


他很像一個國政顧問,幫你界定問題框架、分析輕重緩急,最重要的是,幫你順邏輯,幫你判斷哪些說法在豪洨,讓你不會被網軍牽著鼻子走。

行文風格也很親切,像一個淵博的大叔,跟你聊天(不過缺點是,有時會有點老派冗長 XDD)


別再吵統獨了,「反併吞」才是真議題


范疇最重要的論點是, 2020 選戰的焦點不應該是「統獨對決」,核心概念應該是「反併吞」。(他書中原文是「反併吞」,我的理解是「反侵略」

他說,如果要公投,公投題目不應該是「你贊成獨立,還是統一?」

公投題目應該是:「你是否願意接受中共的統治?」,很顯然地,目前絕大部分的民意,都不願意被中共統治,也不願意接受一國兩制。

這中間邏輯有些微妙,需要釐清清楚,你看很多人在戰統獨,就是搞不清楚裡面邏輯的差異。

「台灣人不反對『中國崛起』,但不願意『被中共統一』;

台灣人不願意為『台獨』流血,但願意為『反對被中共併吞』流血。」

統獨議題在台灣已經吵了二三十年了,沒有共識,只有撕裂和對立,再吵下去也一樣,只會繼續空轉、繼續精神錯亂、繼續統獨鬼打牆。

這種情況,就剛好是中共所樂見的情況:一個混亂的台灣、被分化的台灣

所以,他的核心論點是,2020 選戰的焦點不應該是「統獨對決」,核心概念應該是「反併吞」。

另外,他也不斷地向支持統一的老人家們喊話,指出他們犯了一個邏輯上的嚴重錯誤,就是「中國 ≠ 中共」,「認同中華文化 ≠ 願意被中共統治」。

如果這麼想要統一的話,現在直接搬到中國,不是更簡單嗎?


台灣真正的價值,不是自由民主,是戰略軍事


實際上,在現實的國際政治裡,民主自由真的不能當飯吃,台灣自從二戰之後,一直是靠第一島鏈這個關鍵的戰略軍事位置,在國際上吃飯的。

關於台灣的軍事戰略價值,蔡依橙校長整理的很好,文章在此,給各位參考。

所以,美國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,才會來幫助台灣,(不是單純捍衛自由民主喔),所以我很驚訝有人會反對軍備升級,說會惹怒中共,然後幻想「經濟靠大陸,安全靠美國」。

這個邏輯,和出門不用鎖門,因為會惹怒小偷,一樣都是神邏輯。


台灣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,因為沒有健全的法治


台灣的民主有重大缺陷,因為民主的基礎是「權力的制衡」,而權力制衡的基礎是「法治」。

可笑的是,台灣的法治,卻淪為政治的打手,每換一個政黨,就想辦法利用司法清算前朝,甚至出現馬王政爭這種誇張的黨內互打。

更別說「有錢判生,無錢判死」的收賄文化,造成台灣人長久以來,對司法就沒有信心。

而司法改革也進度緩慢。近期最有名的是,推動司法改革的前法務部長邱太三,自己就進行了司法關說。

但台灣人似乎天生就沒有法治觀念,我在路上,總是看到一大堆違規和危險駕駛。

台灣人對貪污也很包容,顏清標自己都承認,他是拿公款去喝花酒,一樣可以選上立法委員。

同樣的標準,在東京的市長舛添要一,公款私用,被發現之後,則是被輿論轟到辭職。

總之,沒有健全的法治基礎下,台灣的民主還很脆弱,我們離文明國家還有一大段路。


台灣政府是一個臃腫的大肉桶,官商勾結成為常態


台灣的政府系統,比美國還要大,有 20 幾個部會,中央 / 地方總共有七個層級。

當初這個系統,是國民黨政府從中國大陸帶來,原先用來治理一個比台灣大三百倍的地方。

沿用至今,對台灣而言,真的太臃腫了。

這是台灣政治結構性的問題,這種制度上的臃腫,自然容易造成當權者的自肥和分贓,也讓政客幫派化,結構性的讓所有人都在吃政府的資源。

加上選舉系統,更惡化這個結構,變成死結。

「中央地方體制互相綁架,導致中央以預算綁架地方,地方以選票挾持中央。」

也造成「中央有權無責,地方有責無權」的亂象。(這裡的權是指可以收稅,但自負盈虧的「財政權」)

最有名的例子是苗栗縣長劉政鴻,到處亂蓋蚊子館,當作政績買票,苗栗搞到要破產,就向中央哭窮要錢,這樣還可以變成五星縣長?

種種導致「政府機器成為立委的二奶,議員的小三」。最慘的是,民眾有問題,第一時間的反應,還是只能找議員喬,這導致整個台灣政治結構,處於一種被鎖死的狀態。

這種集體分贓、官商勾結的故事,說也說不完。從林益世的八千三百萬、遠通 etag 爽賺百億、遠雄桃園合宜宅,近來最有名的則是,慶富案、私菸案。

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,如果連看得到的腐敗,都已經這麼嚴重,那看不到的呢?

參考文章:台灣萬年問題系列二:中央、地方交相賊


台灣人到底是不是廢物?


范疇最狠的是,他罵台灣人也絲毫不留情面。

他認為根源是台灣文化有很深的「弱者情節」,只會比爛、抱怨、道德勒索,當刁民、媽寶、魯蛇?

我感觸很深,台灣人到底是不是廢物?「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?」

想爽卻不想付錢,什麼事都叫政府想辦法。

明明退撫基金就要破產了,為什麼還堅持要鬧、哭窮、說政府說話不算話?說能撈就撈,能混就混?

明明健保就要倒了,還要堅持讓全民吃到飽,然後再向醫界要求總額打折?

明明水電費全球最低,政府說要漲個五趴,就說政府沒有苦民所苦。

明明人家就是努力又有能力,就眼紅說他錢領太多?(抱歉我不是說口譯哥)

甚至,很多時候我也很憤怒,許多政客鴕鳥般的逃避問題,以為嘲諷別人就能獲得自己的正當性,把問題都推給 XX ,這種比爛邏輯,可以解決問題嗎?

(這個 XX 可以是民進黨,也可以是共產黨,或是韓國瑜)

搞到最後,今年選舉竟然變成了,討厭民進黨 vs 討厭共產黨 vs 討厭韓國瑜的對決,整天所有人的口水,都在圍繞誰又要出來選了,然後罵來罵去。

難怪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會對政治冷感,對政客厭惡。

我不能再講下去了,以免得罪太多人。但總之,台灣人一直不肯,面對自己的弱者形象,是集體文化的致命傷。

參考文章:弱者症狀—台灣的致命傷


戰力超強的地圖炮


一開始對范疇印象最深的是,他常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鬼點子,搞得你捧腹大笑。

像建議國民黨向麥當勞學習,把改黨徽太陽的尖角,改成圓邊,向台灣人宣告,國民黨有決心面對歷史問題,黨國正式分家。

還有把 Republic of China 的國名,改為漢語拼音 Zhong Hua Min Guo ,藉此把 China 還給中共,同時對內又可以交代,我們沒有消滅中華民國喔,啾咪~

第一次聽到這些異想天開的點子,我笑了好久。不過笑完後仔細想想,似乎這個想法也還不錯。

所以原本以為,他只是一個中年幹話王。但後來才發現,他其實是個掩飾很好的戰神,戰力超強,所以被藍綠討厭。

我私自以為,范疇老師比當今年輕人愛看的 youtuber 狂新聞、視網膜、博恩、館長等,戰力還強很多,很多犀利的批判,常常開地圖砲得罪所有人,看得我膽戰心驚。

除了上面罵台灣人喜歡當弱者之外,另一個地圖砲則是,他說「統獨是『藍、綠、紅』的政治提款機,各取所需。」

甚至說「深藍」和「深綠」的長輩,內心深處都是一樣的,都是被仇恨佔據,只是仇恨的對象剛好相反。

  • 深藍,不允許「喜歡日本、討厭中國」
  • 深綠,不允許「喜歡中國、討厭日本」

你看,是不是得罪所有人呢?但停下來想想,是不是似乎有點道理呢?


小結


總之,這本書「 2022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」,推薦給對台灣未來焦慮的人,尤其是沒有政黨偏好的理性中間選民,希望范疇的書,能幫你開天眼,建立更好的判斷框架,不會被網軍帶風向、牽著走。

另外,這本書是他在蘋果日報和今周刊專欄的文集,其實是寫給中年人看的。范疇在台灣巡迴的演講,也是針對他們。所以如果家中有愛談政治、又講道理的長輩,也可以當禮物送他。

自己的國家自己救,台灣需要更多的公民,走出同溫層,和不同立場的人對話。這本好書,推薦給你。